搜索

毛泽东极高明的统御艺术体现在何处?他是精神聚众的光辉典范

发表于 2025-04-04 23:15:40 来源:新闻快报网

抗美援朝胜利后的一个金秋,北京。毛泽东、聂荣臻、郭沫若、彭德怀及解放军总参的几位 同志漫步在风景秀丽的南海之畔。“克拉克和他的僚属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我在签字时心中想:先例既开,来日方长,这对人民来说,也是高兴的。但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告就绪,没有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更大打击,似有一些可惜。”彭德怀既高兴又有一些惋惜。他从朝鲜战场上凯旋归来。 刚刚得到朝鲜最高荣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 雄”称号,胸前挂着朝鲜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美帝国主义和他的走狗都是纸老虎。我们不怕它是对 的。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毛泽东十分高兴。“美国打朝鲜战争在国内和全世界都不得人心。艾森豪威尔在竞选中获胜,就是因为他的竞选口号有这么一句:如果他当上总统,就停止朝鲜战争。”讲到这里,聂荣臻若有所思:“主席,当年你为什么要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口号呢?”毛泽东笑了笑:“你知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个口号是谁提出的?”“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领导人张角兄弟提出的。”“对,历代的农民起义领袖,无不采取在精神上号召民众这个方法。从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大楚兴、陈胜王’的传说,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号召,以及李自成起义时广为流传的‘开大门迎闯王,迎来闯王不纳粮’,都是用精神号召民众的方法。简单来说,这种方法就叫精神聚众,你是知道的,《共产党宣言》的封面上也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毛泽东重视研究历代农民的起义,从中汲取对中国革命 有益的经验教训。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列举自秦至清历代农民 起义的壮举,盛赞:“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那么,什么是‘精神聚众’呢?”总参的几位同志感到听毛泽东谈话能学到丰厚的历史知识。“要善于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人们所关注的、热心追求的某种目标,以此产生感召力、吸引力和约束力,使群众自觉地聚集在这种精神旗帜下并为之奋斗。当然,这同那种‘为修来世,今生甘愿吃苦’,那种跪拜菩萨,自信‘心诚则灵’是不同的哟。”几位同志会心地笑了。毛泽东停了一下,又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 口号就很好。它同我们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了,使全国人民 知道,不仅是抗美援朝,还有保家卫国的问题。所以,这个 口号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统一起来了。”纵观毛泽东50多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从偏僻山村的农家子弟,到备受世人崇敬和爱戴的革命领袖。自1935年遵义会议上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之后,我们的党就一直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其间经历了多少次艰难困苦的考验,党的队伍不但没有涣散,而且越来越坚强;有多少野心家、阴谋家妄图分裂我们的党,可都遭到可耻的失败,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靠什么力量把千千万万党员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把数以亿计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从理论基础上当然要归结到马列主义的正确指导,但仅有正确的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正确的理论要变成千百万党员和数以亿计的群众实践,需要通过领导者和领导集体的正确的统御艺术来实现。这种统御艺术当然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从思想和精神入手,是最基本的途径,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人的活动则是受思想支配的毛泽东是以精神统御民众的光辉典范。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全部经历中,无论是夺取政权前, 还是夺取政权后,都十分重视研究和运用精神聚众这种策略。 这一策略,把共产党人为全人类解放而努力奋斗的最高纲领,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不断具体化。1927年,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30年,就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使不少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人重新鼓起了必胜的勇气和信心。毛泽东还始终倡导无私的献身精神,1939年12月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旗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革命,为 了他人利益,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安全让给别 人。一个普通的战士张思德,多次服从革命需要,在执行烧 木炭任务中光荣牺牲,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张思德同志召开 追悼会,毛泽东为他写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旗帜,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奋战疆场,义无反顾。毛泽东是一贯重视从精神上号召民众的。当抗日军民面临严重困难时,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蒋介石加紧反共擦,破坏团结抗战之时,毛泽东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当中国人民即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之时,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上千万民工用手推车推出来的。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求和,许多人主张“划江而治”时,毛泽东提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当全国政权基本稳定之时,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奋发图强,勤俭建国”等精神,建设国家。六十年 代,毛泽东又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倡导的每一种精神,都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巨大的号召力。这是毛泽东极高明的统御艺术。一个没有远见卓识的人是不能够倡导这些精神的。清风徐徐拂来,荡起阵阵涟漪。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注视着碧绿的水面, 一直在默默地听着,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插话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句口号的凝聚力太强大了。 主席,您还记得1950年11月30日,天津市的4万多爱国的 工商业者举行示威游行时打给您的电报吗?”“记得。他们说已经认清了美国的侵略本质,要与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为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任务而奋斗。我也复电表示欢迎,并希望全中国一切爱国的工商业家,和人民大众一道,结成一条比过去更加巩固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统一战线,这就预示着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神圣斗争中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回忆着往事。“继天津以后,北京、哈尔滨、青岛、西安、武汉、上海等城市的工商业者在1950年12月上旬就举行数万人到十几万人的示威游行。195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在中国城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示威游行中,参加群众达2.299亿人,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郭沫若激动地感叹着。“第一批志愿军出国时,走得非常仓促,为紧急解决部队的干粮问题,东北、华北、中南各省市群众,家家户户炒面,从东北一直炒到长沙。”聂荣臻见毛泽东在认真听,又说:“抗美援朝开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参军热潮,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事迹屡见不鲜。毗邻朝鲜的东北地区人民,率先响应号召,特别踊跃地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受到美国飞机轰炸的丹东市,在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的几天内,就有500多名青年工人报名参军。锦州市在十几天内要求参军的人达1000余人。有的人还咬破手指,在志愿参军的请求书上签名,以表示自己抗美援朝的坚强决 心。正在进行或刚刚完成土改的新解放区,广大翻身农民为 了保卫胜利果实,掀起了报名参加志愿军的热潮。人口只有 000万的浙江省,先后有100多万农民报名参军,没有得到批准入伍的人说:‘参军比考秀才还难!’”“参军比考秀才还难”这句话逗得毛泽东忍不住笑出声来了。“主席,您的家乡湘潭县要求参加志愿军的有18000人。 江苏省奉贤县范爱乡蔡老太太,动员4个儿子和1个女婿参 军。并亲自送他们到县城,请求县领导无论如何要收下来。上海交通大学142位教授联名发表告同学书,鼓励他们积极报名参加军干校。年届古稀的上海天厨味精厂经理吴蕴初的独生女儿吴志运,正在复旦大学读书,在她决心报名参加军干校后写信征求父亲的意见,吴蕴初复信给女儿热情赞许。他在信中说:‘吾垂暮之年,只有你一个女儿,自不愿与你分离。但是你为祖国为人民愿意献身祖国,并预备流最后一滴血,这行动和精神是伟大的。吾岂能以舐犊之爱忘却了保家卫国之义。’”听到这里,毛泽东不禁感叹:“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 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是呀!姜太公的谋略就是使周文王的利益与天下人的利益融为一体,荣则俱荣,害则俱害,文王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下人利益的代表者,随之也就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同时力行以仁治国,以民为本,自然就能达到民心归之,同心同德。”历史学家郭沫若同毛泽东很有共同语言。“民心可用啊!我们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1951年6 月1日发出了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以来,在全国出现了捐献 高潮,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迹:重庆市63岁的劳动妇女彭素贞,在临终前特地嘱咐邻人将她一生洗衣所得的积蓄和不动产,金戒指3枚、银圆5个、房屋一栋全部捐献出来。您家乡湘潭县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每月只有8元的收入,从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的号召之日起,就做了一个竹筒,上面钻一个小孔,每天工余挑三五担水,把卖水的钱装进去,竹筒写着‘抗美援朝生产捐献·谭楚云记’字样。文艺界普遍举行义演捐献武器。北京市的老艺人王瑶卿、尚和玉、郝寿臣等,虽已脱离舞台十几年以至二十几年,为了捐献武器,也参加了义演活动。豫剧著名女演员常香玉领导的‘香玉剧 社’全体人员,从1951年8月起的半年内,在陕西、河南、 湖北、广东等省义演170多场,捐献了1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大中小学的同学们也积极开展捐献武器活动。辽宁 省彰武县一个小学的1200名小学生,利用放学和假期内的空 闲时间,捡粮食,打柴禾积累了1200元,全部捐献出来。” 郭老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还嫌不够,又不厌其详地说:“截至1952年5月底,全国各界人民共捐5.565亿元,相当 于3710架战斗机的价款。”“伟大的人民…… ”毛泽东的双眼润湿了。人民是伟大的,没有伟大的人民,就没有伟大的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喊出的第一个口号是:“人民万岁!”西方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只有伟大的观众,才会有伟大的演员。如果把政治家比作政治舞台上的演员的话,那人民 就是观众。当然,千百万人民并不仅仅是观众。彭德怀也十分感动:“父老乡亲们太好了。他们使我们志愿军的技术装备得到了明显改善,逐渐建立了一支日益强大的空军部队、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更重要的是激励了战士们的勇气。当使用着祖国人民捐款购买的武器时,志愿军指战员士气倍增,他们说:‘在我们的阵地上,祖国人民捐献的新炮要向美国侵略军说话了,让敌人尝尝我们炮弹的滋味吧!'”“主席,当年你下决心打这场战争,那是多么伟大的胆略和真知灼见啊,我们的胜利教训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聂荣臻对毛泽东是极佩服的。后来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 还说:对于这场战争,打还是不打,要定下这个决心是很不 容易的。最后,党中央,毛泽东同志还是下决心打,而且取 得了伟大的胜利,迫使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者在遭受 惨重伤亡以后,不得不进行谈判,停止了侵朝战争。这再一 次体现了我党我军和中国人民的战斗威力,也再一次体现了 毛泽东同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胆略。毛泽东将香烟在火柴盖上拄了拄,沉吟道:“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这是人民的意愿。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领导是一个因素,没有正确的领导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毛泽东极高明的统御艺术体现在何处?他是精神聚众的光辉典范,新闻快报网   sitemap

回顶部